□林辰
日前,江蘇印發《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實施意見》?!兑庖姟访鞔_提出,“十四五”期間,江蘇省計劃新增50萬套(間)以上保障性租賃住房,南京和蘇州占比達到30%。住有所居,居有所安,一直是人民群眾最樸實的期待與夢想。如今,有得住、住得好,居有所安的夢想正在實現。
在解決居住問題的過程中,提供租賃住房是至關重要的措施之一。推動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,加快解決新市民、青年人等群體住房困難問題,既是堅持“房住不炒”的題中之義,也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生動體現。目前,我國住房發展取得巨大成就,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住房保障體系,我國累計建設各類保障性住房和棚改安置住房8000多萬套,住房保障能力持續增強。“十四五”時期的住房規劃已為保障性租賃住房定下“總基調”,下達“任務書”,確保以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為重點,進一步完善住房保障體系,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給,讓房子回歸居住本質,讓更多人安居宜居。
長遠來看,住房保障既是發展問題,也是民生工程,關系千家萬戶的基本生活,關系經濟社會發展全局,關系社會和諧穩定。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,我國流動人口已達3.76億,較第六次人口普查增長69.73%。一線城市和新一線城市的人口高流動性讓“買不起房、租不好房”的問題更加凸顯,新市民、青年人“躺平”背后往往有著“不能承受的住房之重”。保障性租賃住房將讓流動的青年不再恐慌,不再做大城市買不起房也租不好房、游離在保障和市場之外的“夾心層”,不再做立足不穩的“城市邊緣人”。
保障性租賃住房不僅是為“躺平”青年提供力量支撐,也是在為城市發展“筑巢引鳳”。城市發展核心在人,住有所居,居有所安,這是讓人對一座城市建立歸屬感、獲得安全感的基本要素。保障性租賃住房不僅能確保青年人才的安定與活力,也同樣影響著城市的未來。大力推動保障性租賃住房發展,才能讓初來乍到的新市民、青年人“安家”更“安心”,用真情與善意讓生活在這座城市的青年人感受到“他鄉似故鄉”的溫情,讓人與城雙向奔赴。
從老舊小區改造到保障性租賃住房體系建設,“居者有其屋”不再是空洞的口號,全面實現“住有所居、居有所安”也不再是遙不可及的愿景。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必將為城市發展注入充沛活力,也為人民生活注入幸福內涵。